首页 > 历史其它

30年前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时间:2022-09-05 分类: 历史其它 查看: 126

历史名词。这其中,“万元户”应该包含了不少人的记忆。资料发现,“万元户”这个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的。那个年代万元户是个相当了得的人家。那时候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1万元可以买很多东西了。不过,随着近三十年通货膨胀的侵蚀,“万元户”只得成为历史概念,那么现在多少财富才相当于以前的“万元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答案是“255万”!
虽然中国30年来CPI平均不过4.8%,表象上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各口径货币供应量的极速增长,仍然使货币当局巧妙地、不知不觉地取走了居民财富的大部分,这种进程就是所谓的“货币化”。1980年代初,中国曾经流行过一个词汇,叫做“万元户”,这些当年作为先富裕起来代名词的“万元户”,经过30年的中国金融洗礼,其财富的可能膨胀和缩水状况如何?我们分别选取1981、1991、2001和2007年这四个时点来考察,看看货币可能的变迁途径。
第一种: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看,上述四个时点分别为:500元、1700元、6800元和13800元。因此“万元财富”要跟得上人均货币收入增长,30年前的一万元,大体和现在的27-28万元相当。从业人员的货币工资,在过去的30年间,每10年增长约3-4倍,这实质上就意味着储蓄起来的1万元必然随之贬损。或者说,1981年的1万元,大约相当于当时职工13年的工资,或者家庭人均20年的收入,按照目前工资或收入水平来推算,当年1万元应该大体相当于现在的27万-28万元的水准。
第二种,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23亿、9200亿、7.4万亿和17.3万亿,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从上面两种很粗糙的计算看,“万元财富”经不起时间的折磨大幅度缩水,那么以1981年为定基,四个时点的CPI指数分别为100、199、390、440,当年的1万元到现在也就仅仅4.4万元而已。假定当年的“万元户”采取五年定期储蓄不断滚动定存,即便考虑到保值贴补,当年存入银行的1万元今天充其量也难超过10万元。结论显而易见:过去30年,钱本身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常“不值钱”了!
虽然中国30年来CPI平均不过4.8%,表象上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各口径货币供应量的极速增长,仍然使货币当局巧妙地、不知不觉地取走了居民财富的大部分,这种进程就是所谓的“货币化”。
一国货币化程度以及相关影响的研究,在国际上兴盛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期,以后显著降温。国内的先驱研究则是易纲在2001-2003年完成的,易纲测定了当时中国的经济改革、货币化进程、汇率变动、货币化和价格变动的关系。为了便利起见,我们不妨把事情说得更直白一些。
过去30年,中国货币化进程的一个维度是货币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1980年代初期,可能只有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才用得着钱,并且还得有票证配给,才能派得上用途。当时的教育、住房、医疗等基本上是公费的。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上述领域大体都货币化了,上学贵、看病贵、商品房更贵。货币使用范围的扩大,本身就要求货币当局发行更多的货币,原来“高福利、低工资”的劳动报酬结构,也逐渐向以货币收入为主、以社会保障为辅的结构倾斜了。
经过次贷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似乎被宽松的货币供给和同样难以遏制的工业规模膨胀所笼罩,经济运行类似于被过度润滑的车轮,快速向前。但是很遗憾,劳动力要素分配在GDP中的占比、职工货币收入的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的相对不合理都已难以掩饰。无论如何,职工收入增长赶不上发钞增长的步伐。
中国极速的货币化进程带来了许多幸运的事情,一是货币化能够使得财力实际上向政府集中,不利于持有银行储蓄或中长期国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入分配恶化的问题。二是货币化能够使得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不断膨胀,快速扩张不利于银行维持稳健的资本充足率,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稀释甚至掩盖了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周小川曾指出,在2003年之前,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化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张,然后才是治理结构的改善。
经济金融运行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这往往是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博弈过程。就1980年代的万元户而言,如果他沉湎于消费,在当时购入还十分希罕的彩电、冰箱和磁带录像机,那么到今天这些资产的残值接近于零;如果他前瞻于保值,在当时购入黄金并持有至今,我记得1980年代金价每克大约60-70元,目前大约270元,增值不到5倍;如果他当时买入大米并假定大米可长期不变质,那么30年间,每公斤大米的价格已从约0.5元上升到约3.5元。即便选择储蓄或者国债,在货币化的侵蚀下,30年来币值仍然会被消蚀2/3。
中国极速的货币化进程虽然已经持续了30年,但很难想象它还能再持续30年,金融体系的过度银行化以及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过于显赫的地位,都可能使技术创新迟缓、结构调整不畅、收入分配改革难以得到真正关注。更令人关注的是,地方政府、企业甚至居民都已经在三十多年的切身体会中,注意到了运用“长期金融负债”去对抗甚至去利用快速货币化,其基本理念无非就是今日之财不是财,明日之债不是债。
展开全文
上一组:《鬼谷子》纵横捭阖中的72条谋略
下一组:从微信头像看一个人的性格
相关信息
盘点:古代地球上最著名的10大恐龙

众所周知,恐龙曾经是统治我们这颗星球的主人。如果要列出恐龙的所有种类的话,那估计有数万种,今天介绍下10大地球上最著名的恐龙。 1、中华鸟龙(最色彩缤纷的恐龙) 有很多恐龙都是长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来。中华鸟类是第一种被发现化石

揭开进化之谜:我们为什么要长嘴唇?

鸟类没有嘴唇,但也生活得很好。乌龟的嘴唇也硬化成喙。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长有嘴唇,人类也不例外。冬天的时候,我们的嘴唇容易干裂。吃饭的时候, 我们还可能将嘴唇误认为食物,把嘴唇咬伤。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不禁会问,这个环绕嘴巴的超级敏感

古代中国就有很重的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从古到今都没断过,论坛贴吧里经常上演地域对骂。团体心理,包括地域偏见,都是来自对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古时候,人们玩得比我们还不亦乐乎。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地域歧视,大多是出现于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XX地方的人都是骗子,我上

古代臭名昭著的“四大名药”

在古代医学上,完全依靠巫医和中医,来预防或是抵抗疾

那些一直未婚的政治女强人!

相较于男性,女性从政的少;而相较于男性,从政的女性单身的不少。有人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人把婚姻喻之飞蛾扑火,但不管怎样,走进婚姻的殿堂仍是绝大多数女性的选择。而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思想独立、叱咤政坛,她们身兼数职、工作勤奋,以至无暇

考古谜团:法老咒语为何会屡屡应验?

古埃及金字塔自发现以来就充满了种种神秘元素,其中法老的咒语就是其中一项甚为恐怖的诅咒。曾经最早参与挖掘图坦卡蒙法老墓的多名考古学家就因此而不得善终。同样法老诅咒也多次应验杀死了许多打搅法老长眠的入侵者。法老诅咒为何屡屡应验?这中

汉代丧葬解密:中国历史上汉代贵族丧葬的奥秘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与其皇后的合葬墓园,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区及陵邑等部分组成。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布局规整,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充分显示了封建帝王事死如生的丧葬意识。陪葬墓园规

历史谜题:故宫三大殿为何不种树?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而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群。当我们去游览时,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象征皇权的前三殿的院内没有种植任何树木。为何如此大的三座宫殿连一棵树也没有? 紫禁城坐落于北京市的中心,现称为故宫,它是明清两代24位皇

曾经在云南建立过的八大神秘古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其实,云南历史上暗藏八打神秘古国,随小编一起揭开八大古国的神秘面纱。 1、古滇王国 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

中国古代盗墓贼是如何盗墓的?

近日,随着畅销小说《盗墓笔记》改变的网络剧,引发众多粉丝追捧,加上小说之前的热门状态,可见大家对盗墓既惊险刺激又充满了未知神秘的行当相当感兴趣。现代人盗墓拥有高科技的装备,那么,古人是如何盗墓的? 在史书中,被记载的盗墓者多是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