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其它

探索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时间:2022-09-05 分类: 历史其它 查看: 81

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郭沫若将它定名为“马踏飞燕”。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约1800年。这件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1、汗血宝马的特征

历代帝王,围绕这种宝马垂涎三尺。汉武帝曾为它们发动过两场对外战争。隋炀帝则迷恋上天的真龙“配种”,还专门牵了一群发情的母马,在西域的天池边游荡,试图配上“天马”。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就是“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等。这种马有三大特征:一,体形健美:二,速度极快;三,汗出如血。正因它与众不同,才作为很多国家历代宫廷的御用马匹。比如,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都曾以这种“顶级坐骑”。

这种马匹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绿洲,历经三千多年培育而成: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据说,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显然,这是文学化的描述。一般说老,马的极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过200多公里。如果再提速一倍,恐怕就得活活累死。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看来,这种马奔跑的速度,也是相对而言。快,而且耐力十足,奉为珍宝也很正常。最奇特的就是“汗出如血”,其实,“汗血”也是一种诗情画意。据说,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那些枣红色或深栗色毛的马匹,出汗之后,局部颜色就会更鲜艳,远远望去,酷似鲜血浸染一样。况且,马膀子、马脖子是汗腺最发达的地方,因此,飞跑起来,浑身上下便血色泛光,煞是醒目。现在,全世界的“汗血宝马”非常稀少,据统计,仅有2000匹左右,而且多产于土库曼斯坦。该国常把这种古老的马匹当作宝物赠送各国元首。土库曼斯坦甚至将国宝汗血马的形象,绘制在国徽与货币上。

2、关于汗血宝马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茫茫西域大漠中,一个骑士和他的宝马被困在了这不见人烟的瀚海之中。由于水早就断绝了,骑士的嘴唇早已经干裂得像枯树皮,他快走不动了。而那匹骑士心爱的宝马也是强弩之末,已经没有往日驰骋疆场、睥睨群雄的霸气了。骑士放眼望去,大海一样宽广的沙漠似乎没有尽头,而水源却依然没有找到。旅人回头看了看那匹忠实的爱马,心在痛苦地挣扎着。突然,他拿出了一把匕首,然后久久地凝望着宝马。宝马似乎明白了主人的心思,眼中全是哀痛,滴下了泪水。但它没有反抗,也没有逃跑,更没有惊恐,只是伸出它干燥的舌头舔了舔主人的手背。它愿意为了主人而牺牲自己。然而,匕首重重地落下,然后再迅速地抽出,紧接着一道红色的血液从血管里迸出时,宝马呆住了,因为,那鲜血是从骑士的手臂中流出来的。骑士,将手臂送到宝马嘴边,“喝口吧,伙计!”宝马舔了舔主人的手腕,然后仰头一阵悲嘶,接着驮起骑士飞奔而去……终于,他们找到了绿洲,脱离了危险。后来,骑士发现,每当这匹宝马在急速奔跑时,身上就会渗出一片血色的汗珠。从此,这匹马的后代在狂奔之后,都会在肩胛部位流出血色汗水。这就是汗血宝马由来的传说。当然,这只是一种民间的传说,其真实性还是很值得商榷的,但是这个传说却反映出了人们对人与马之前情感的认同、尊重,也反映出了人们对汗血宝马的喜爱。

3、我国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这次战争使得汉朝的威望达到了新的制高点。西域诸国几十年中不敢妄动。后来班超出使西域,仅带几个人、几匹马就能降伏一个国家,甚至汉朝的使节可以随时废立其国君,调发几国军队攻打敌对国,没有一个国家敢不遵从。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000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据《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后,生下来的就是汗血宝马。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肋如插翅,日行千里。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国王,宁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骢,读cōng,一种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和“照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和“龙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4、汗血宝马在我国的消失

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难寻,目前只有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马,不过事隔几千年后,在中国百姓视野中消失了千年的“汗血宝马”,却成为了与古代大宛所在国乌兹别克斯坦不远的另一个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与中国友谊的见证,或许,这才是汗血宝马真正的可贵之处

展开全文
上一组:中国史上十大武打功夫明星
下一组:中国各种车牌所在地标示大全
相关信息
盘点:古代地球上最著名的10大恐龙

众所周知,恐龙曾经是统治我们这颗星球的主人。如果要列出恐龙的所有种类的话,那估计有数万种,今天介绍下10大地球上最著名的恐龙。 1、中华鸟龙(最色彩缤纷的恐龙) 有很多恐龙都是长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来。中华鸟类是第一种被发现化石

揭开进化之谜:我们为什么要长嘴唇?

鸟类没有嘴唇,但也生活得很好。乌龟的嘴唇也硬化成喙。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长有嘴唇,人类也不例外。冬天的时候,我们的嘴唇容易干裂。吃饭的时候, 我们还可能将嘴唇误认为食物,把嘴唇咬伤。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不禁会问,这个环绕嘴巴的超级敏感

古代中国就有很重的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从古到今都没断过,论坛贴吧里经常上演地域对骂。团体心理,包括地域偏见,都是来自对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古时候,人们玩得比我们还不亦乐乎。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地域歧视,大多是出现于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XX地方的人都是骗子,我上

古代臭名昭著的“四大名药”

在古代医学上,完全依靠巫医和中医,来预防或是抵抗疾

那些一直未婚的政治女强人!

相较于男性,女性从政的少;而相较于男性,从政的女性单身的不少。有人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人把婚姻喻之飞蛾扑火,但不管怎样,走进婚姻的殿堂仍是绝大多数女性的选择。而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思想独立、叱咤政坛,她们身兼数职、工作勤奋,以至无暇

考古谜团:法老咒语为何会屡屡应验?

古埃及金字塔自发现以来就充满了种种神秘元素,其中法老的咒语就是其中一项甚为恐怖的诅咒。曾经最早参与挖掘图坦卡蒙法老墓的多名考古学家就因此而不得善终。同样法老诅咒也多次应验杀死了许多打搅法老长眠的入侵者。法老诅咒为何屡屡应验?这中

汉代丧葬解密:中国历史上汉代贵族丧葬的奥秘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与其皇后的合葬墓园,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区及陵邑等部分组成。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布局规整,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充分显示了封建帝王事死如生的丧葬意识。陪葬墓园规

历史谜题:故宫三大殿为何不种树?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而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群。当我们去游览时,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象征皇权的前三殿的院内没有种植任何树木。为何如此大的三座宫殿连一棵树也没有? 紫禁城坐落于北京市的中心,现称为故宫,它是明清两代24位皇

曾经在云南建立过的八大神秘古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其实,云南历史上暗藏八打神秘古国,随小编一起揭开八大古国的神秘面纱。 1、古滇王国 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

中国古代盗墓贼是如何盗墓的?

近日,随着畅销小说《盗墓笔记》改变的网络剧,引发众多粉丝追捧,加上小说之前的热门状态,可见大家对盗墓既惊险刺激又充满了未知神秘的行当相当感兴趣。现代人盗墓拥有高科技的装备,那么,古人是如何盗墓的? 在史书中,被记载的盗墓者多是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