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其它

古人反盗墓贼六大神秘招数

时间:2022-09-05 分类: 历史其它 查看: 106

不知何时起帝王陵墓成了盗墓贼眼中金灿灿的宝藏,从而拉开了一场墓主与盗墓贼之间的战争。陵墓主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想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招数,具体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1、虚墓疑冢
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虚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将真尸葬地隐匿起来。
传说中最着名的虚冢,当数孔仲尼的弟子为其设的五座虚墓。晚清文人俞樾着《茶香室丛钞》引《东家杂记》称,当年孔子的坟西侧有五座假坟,都是石头砌成的。这些坟都是他的弟子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后人盗掘。
据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命人掘开了这些虚冢,里面竟然跑出一只白兔子。此说显然是无稽之谈。但从中可以看出,盗墓掘坟,在孔子那个时代已是一种社会现象了。为了防止盗墓者盗墓掘坟,反盗墓成了必须考虑的事情。
后来,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十三城门出棺”,是否是受到了石勒秘葬方式的影响,现在不能肯定,但其反盗墓的灵感,应该是一致的。石勒死后,由其第二子石弘继位,后让其侄儿石虎夺了皇位。石虎死后,葬显原陵,从史料记载来看,显原陵亦为虚冢,石虎并未葬在陵中。
《资治通鉴晋缈》((卷100)记载,东穆武帝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前燕皇帝慕容偏古同“俊”)做了一个梦,梦见石虎咬其膀子,一怒之下去挖显原陵,欲鞭尸泄愤。但打开陵穴后,并没有找到石虎的尸体。显然,石虎受其叔父启发,也采用了虚墓疑冢。
2、构筑崖墓
将墓穴挖在山崖上的岩石中,是另一种反盗墓招式。依山为陵,显然比平地起穴那种封土式陵墓防盗效果要理想得多。但这种莽法一般人家造不起,也造不成。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惯称“崖墓”。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是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
崖墓的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经考古发现,多为战国古墓。从这点来说,皇家的“依山为陵”反盗葬式,是受到了民间崖墓葬制的启发。
李世民的昭陵玄宫。就是采用了这种防盗方式,是开凿九螋山(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而就。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
3、铁水浇筑
将墓穴开凿于山之中,坚固异常,防盗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其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
如何封闭洞口,工匠煞费苦心,其中用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正史所记,最为着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台葬墓——乾陵。据馆会要》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墓道与墓门间用吞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四‘千块。石条之间用铁拴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石条上刻有文字(含石匠姓名),共发现“焦才…合一”等363字。
考古结果表明,目前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可见,武则天的反盗陵手法是相当成功的。唐人段成式所着的《酉阳杂俎尸穸》(卷13)记述了一个铁汁浇铸固墓的故事
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固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日:“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太,八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教十丈,遏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
可见,再巧妙的防盗招数,都能被狡猾的盗墓者破解。盗墓者用硫酸水天天浇灌,最终,铁汁溶解了,让盗墓者得逞。
4、伏弩、悬剑
在所有的反盗墓手段中,最为神秘的是”伏弩“。弩即是箭,伏弩,就是暗设在陵墓死穴(盗墓者必经之地)处,可以自动发射利箭的一种反盗集机械装置。机弩,即装机械的弓。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类的高等陵寝才会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郭沫若在《中国史稿》第三篇第三章第一节中写道:”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秦始皇命令工匠装置了许多机弩,以射杀企图进入墓道的人。“
曹操的高陵内传说也设有机关,但此说不见于正史。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曹操冢》(卷10)记载,”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中,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嚣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在盗墓者将封闭的古冢打开后,怪事就出来了,”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画兵卫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集。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进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皆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一目后)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
此文透露出了”伏弩“的厉害。在这个古冢里,反盗设计多种多样,不只有机弩,还有积沙,一个进入墓内的盗墓贼。因反应慢了一点,就被积沙掩埋了。在墓穴中置放的杀人兵器,除了伏弩和机弩外,还有”悬剑“,但这两样东西的反盗誊原理都差不多。被盗的名人墓中,唐朝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墓里就有”悬剑“。袁墓位于彰德城西北三十五里东灰营树,墓垣以砖砌成,内为清水一池,池深无底,_池水中有锋利钢锥。
当地传言,附近李家坡盗墓者李某将袁墓打开后,盗走了墓内的陪葬物金箍金剑和20余件金具。更有一剑悬于墓顶,有二人因以利刃击砍剑之强,落水而死,后将尸体捞出,尸身均被利尖穿烂。从此,虽人皆知墓中有宝物,然无敢往取者。
5、深藏伏火
《汉旧仪》里所言,”将作营陵地,内方石,外沙演,户交横莫耶,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制有其机也。“这段文字中透露出,古墓中的”伏火“是古人反盗墓设计的传统手段之一。这种古墓也有一个名字,叫火坑墓,有些地方的盗墓者俗称火洞子。
曾震惊世人的长沙马王堆1号墓(”辛追墓“),就曾出现”伏火“。这座墓的发现颇为传奇,该墓位于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据地方志记载,此处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1971年,各地纷纷开始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为内容的备战运动,驻守在长沙市东郊的军方医院看到高达几十米的马王堆,决定将高堆挖空,建一座秘密的地下医院。
打孔探测中,有一种冰凉的气体从孔中喷出来,作业人员想试试喷出的气体压力有多大,便往里面灌水。但水竟然反溅了出来。有经验者便想到了火洞子,划着火柴一试,凉气啪地一下就烧了起来,于是,他们就推测下面必有未经盗掘的古墓。
作业部队及时将异常情况报告给了湖南省博物馆。1972年初,考古专家对此墓进行了全面发掘,两千年前那位名叫辛追的利苍侯夫人。才得以出现在现代人面前。伏火颇令盗墓者恐惧,但古墓中的伏火到底是不是反盗设计,学术界却存有争议。墓中有无伏火,成为盗墓者判断古墓是否被盗过的经验之一,如果有火出来,基本上可以断定,此墓完好无损。
6、置放毒物
古籍中,毒墓的记载很多,汉广川王刘去盗掘战国古墓魏襄王冢时,除了发现墓是铁汁浇灌之外,在打开后还有惊人发现,里面竟然喷出一种有毒气体,”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古代人常使用的毒物是水银,在秦、汉及之前的陵寝中,使用水银的记录较多,齐桓公墓内便置有水银池,水银蒸发形成的毒气。给盗墓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置水银在陵墓中,最着名的当是秦始皇陵。《史记秦始皇本}己=》(卷6)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陵使用的水银量惊人,注满了陵内的整个地层,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地下毒河。试想,在密封空间内,如果有盗墓者侵入,谁还能活着走出来?
古墓中的尸毒、毒气到底是古人有意放置,还是后天形成。在考古界也有争议。古人在临终前几日,知自己寿限到了,往往会服食丹砂一类的东西。以保证死后尸体久放不腐。还有一个原因。包括帝王在内的古人迷信增寿一类的不老药,丹砂、不老药这些药中,都含有水银一类的有毒物质,累积在体内、骨骼间,时间久了肯定要散发出来,客观上也就形成了”尸毒“。
不管古墓中的毒是哪来的,但毒墓确实是存在的。所以,后世盗掘者或考古专家都会小心谨慎,防止中毒。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从古至今,盗墓现象从未停止过。盗墓贼各显神通,并且还形成了一些门派。他们穿梭于帝王将相的陵墓之中,攫取财宝。而古人为保全尸首,在陵墓中往往设置了反盗墓的”毒招“。反盗墓与盗墓的拉锯战就这样持续了千年。
展开全文
上一组:古墓长明灯真的千年不熄吗?
下一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块无字碑
相关信息
盘点:古代地球上最著名的10大恐龙

众所周知,恐龙曾经是统治我们这颗星球的主人。如果要列出恐龙的所有种类的话,那估计有数万种,今天介绍下10大地球上最著名的恐龙。 1、中华鸟龙(最色彩缤纷的恐龙) 有很多恐龙都是长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来。中华鸟类是第一种被发现化石

揭开进化之谜:我们为什么要长嘴唇?

鸟类没有嘴唇,但也生活得很好。乌龟的嘴唇也硬化成喙。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长有嘴唇,人类也不例外。冬天的时候,我们的嘴唇容易干裂。吃饭的时候, 我们还可能将嘴唇误认为食物,把嘴唇咬伤。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不禁会问,这个环绕嘴巴的超级敏感

古代中国就有很重的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从古到今都没断过,论坛贴吧里经常上演地域对骂。团体心理,包括地域偏见,都是来自对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古时候,人们玩得比我们还不亦乐乎。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地域歧视,大多是出现于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XX地方的人都是骗子,我上

古代臭名昭著的“四大名药”

在古代医学上,完全依靠巫医和中医,来预防或是抵抗疾

那些一直未婚的政治女强人!

相较于男性,女性从政的少;而相较于男性,从政的女性单身的不少。有人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人把婚姻喻之飞蛾扑火,但不管怎样,走进婚姻的殿堂仍是绝大多数女性的选择。而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思想独立、叱咤政坛,她们身兼数职、工作勤奋,以至无暇

考古谜团:法老咒语为何会屡屡应验?

古埃及金字塔自发现以来就充满了种种神秘元素,其中法老的咒语就是其中一项甚为恐怖的诅咒。曾经最早参与挖掘图坦卡蒙法老墓的多名考古学家就因此而不得善终。同样法老诅咒也多次应验杀死了许多打搅法老长眠的入侵者。法老诅咒为何屡屡应验?这中

汉代丧葬解密:中国历史上汉代贵族丧葬的奥秘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与其皇后的合葬墓园,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区及陵邑等部分组成。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布局规整,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充分显示了封建帝王事死如生的丧葬意识。陪葬墓园规

历史谜题:故宫三大殿为何不种树?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而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群。当我们去游览时,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象征皇权的前三殿的院内没有种植任何树木。为何如此大的三座宫殿连一棵树也没有? 紫禁城坐落于北京市的中心,现称为故宫,它是明清两代24位皇

曾经在云南建立过的八大神秘古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其实,云南历史上暗藏八打神秘古国,随小编一起揭开八大古国的神秘面纱。 1、古滇王国 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

中国古代盗墓贼是如何盗墓的?

近日,随着畅销小说《盗墓笔记》改变的网络剧,引发众多粉丝追捧,加上小说之前的热门状态,可见大家对盗墓既惊险刺激又充满了未知神秘的行当相当感兴趣。现代人盗墓拥有高科技的装备,那么,古人是如何盗墓的? 在史书中,被记载的盗墓者多是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