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很多城市曾在历史上有着耀眼的地位,或是兵家必争之交通要地,或是文化繁荣的古城。但时光荏苒,有很多光芒已经成为了历史……
1、临淄
齐国都城。因东临淄河,公元前859年,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汉为齐王首府,三国时为青州治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1969年12月划归淄博市,改称临淄区。
鼎盛场景:想当年,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是灿烂辉煌的中国齐文化的发祥地。纵横家苏秦曾记述:“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西汉大臣主父偃曾说:“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
2、青州
东汉为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此后,一直有青州府的建制。民国时期开始,青州成为了益都县,建国后归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
鼎盛场景: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青州也是山东唯一一个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魏晋南北朝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唐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直到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
3、曲阜
上古时代,这里是东夷族部落居住中心,炎帝、黄帝在这里活动过,少昊曾在此营建都城;商朝时,曲阜一度是都城,大名鼎鼎的盘庚就从曲阜迁都到殷(现河南安阳)的;周朝,曲阜为鲁国都,是当时东方的礼乐之邦;汉朝,这是鲁封国都城。从隋唐五代开始,曲阜不再是鲁南的行政中心,而是因其为“圣人”孔子故里而受到重视。
鼎盛场景:当过全国性都城,封国都城,而且是鲁国国都,地位自然不一般。
4、兖州
西周到清代,东平曾为国、郡、路、府、州,一直是我国北方重镇和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晋,改东平国为东平郡、宋代设东平府(治须城)。金初,刘豫立为“大齐”皇帝,还以东平为京都之一,号为东京。明1375年(洪武八年),东平府降为州,属济宁府,但仍领辖汶上、东阿、平阴、阳谷、寿张5县。清雍正八年,升东平州为直隶州,领辖东阿、平阴、阳谷、寿张4县。民国开始,改为县,后来先后属聊城、济南、泰安。
鼎盛场景:元代是东平的鼎盛时期,南北运河的开疏,东平成为大都与江南水路交通的枢纽,成为商业经济繁荣的城市,而且也是当时全国的戏曲中心。东平是元初集聚高质量的杂剧艺人最多的地区,并以特殊的地位决定着元杂剧的走势。马可·波罗这样描绘元朝的东平府:“这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城市,商品与制造品十分丰盛……大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只要观察河上的船舶穿梭似的往返不断,运载着最有价值商品的船只数量和吨位,确实就会使人惊讶不已。”
6、莱州
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掖为州、郡治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明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中华民国废府留县,由省直辖。
鼎盛场景:明清时期,现在青岛大部、潍坊中心均归莱州府管。想想啊,手里有青岛、潍坊两个地方,还有什么可愁的。
7、蓬莱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临清钞关年税收额一度达83000余两白银,高居全国八大钞关(其中七个在运河两岸)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