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宣城市人物
2020-08-24| 江希舜(1585-1668),字孺慕,旌德县人。因祖上几代从医,成年后继承家业,行医于乡里,精于儿科。当时,皖南一带常有天花疫病流行,感染者儿童居多。一但染上此疾,大多有生命之虞,即便侥幸治愈,也会留下痘疤(俗称麻子)。可以说,天花在当时
2020-08-24| 中国封建社会的许多地方官,往往不因其位名传后世,而是因其艺因其文或因其道品为史为人传扬。清代的地方官方学成,就因为在夏津任职其间,组织纂修了一部名志—— 《夏津县志》(亦称《夏津县志前编》),而为后世念念不忘。<br>方学成(1723—1
2020-08-24| 谭子文(1733~1813),名廷柱,常以字相称,旌德县白地镇下洋村人。洋川毓文书院创始人。<br>谭子文“生而体貌魁梧,见者目为伟人”。生平俭约,酷爱读书。幼时家贫,早年经商于六安双河集,经营数十年,乃成富商巨贾。清乾隆五十九年(179
2020-08-24| 刘光旸(生卒年不详),字若雨,旌德县蔡家桥镇乔亭村人。明未清初篆刻家、鉴赏家。<br>刘光旸聪明睿智,擅长宝器和字画鉴别。顺治(1644-1661)初,尚书冯谧爱其才,招其进京,令刻《快雪堂法帖》。刻石摹镌精良,进呈顺治帝。帝召见,以王羲
2020-08-24| 鲍守业(约1625~1695),字承勋,旌德县俞村乡合锦人。木刻家。<br>鲍守业擅长雕刻人物,刻有长洲(今江苏吴县)钱谷(磬室)绘图本《杂剧新编》。顺治(1644-1661)末年,奉召进京镌刻御像,名重一时,出京时都院饯别送行。康熙(1
2020-08-24| 姚配中(1792——1844),字仲虞。安徽旌德人。为师教授乡里二十余年,家贫而守坚,学优而遇蹇,以廪生病逝于故里。<br>姚配中弱冠之年已博览经史,旁通百家之言,而尤其嗜好精研《易》经,对清代经学家张惠言《周易虞氏义》倾心研读,又求得李
2020-08-24| 师丰收,女,汉族,1965年6月生,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俞村镇桥埠村村民。<br>师丰收、陈金海夫妇收养了出生5天被遗弃的女婴,孩子17岁时被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夫妇二人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倾其所有、竭尽所能为其治病,演绎了一场
2020-08-24| 江泽佳,男,1920年11月生,安徽省旌德县人。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原重庆大学校长。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著名电工理论专家。2013年11月10日5时30分因病逝世,享年93岁。<br>个人简历194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留校任教
2020-08-24| 吕贤基(1803—1853)清安徽旌德人,字羲音,号鹤田。道光进士。历任编修、监察御史等职。咸丰元年(1851),为工部左侍郎。次年,兼署刑部左侍郎。以太平天国声势日张,清朝统治动摇,疏请下诏求言。三年春,赴安徽督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后
2020-08-24| 江泽培(1923.10.4-)<br> 安徽旌德人。概率统计学家。<br> 1923年10月4日生于上海。3岁随家移居南京,在当地读小学和初中。1937年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到重庆,考入南开中学。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1946年毕业
首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 尾页 第 10 页 /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