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其它

人生第一道——百善孝为先

时间:2022-09-05 分类: 历史其它 查看: 137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感恩。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很多人、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亲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让生活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爱的味道。
现代社会,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知恩报恩呢?我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就受到大大小小的恩惠啊!特别是父母的大爱无私,无微不至,但许许多多的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啊?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互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品质,我们才能有和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要懂得知恩报恩。
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从嗷嗷待哺到蹒跚迈步,是父母养育了我们:从身处困境,低靡困惑到坚定信念踌躇满志,我们每一次的沉浮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千倍叮嘱,万倍辛苦的抚养下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渐渐长成一个散发青春与活力的少年。
人类社会,生老病死,代代相传。今日我们为人子女,明日我们也会成为孩子的父母。这代代相传,不但是血脉的延续传承,也是“知恩、念恩、报恩”的永续循环。父母于我们的大爱,是对我们永世的恩德。知恩,就是我们要能认识得到、体会得到父母的恩德;念恩,就是要时时感念父母的亲情关爱,时刻铭记、终身不忘;报恩,是将对恩德的认识、感念和感谢落实到行动上,以实际行为去报答父母。古语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及俗语说的“当家方知盐米贵,养子才报父母恩”,讲的都是“知恩、念恩、报恩”的道理。
虽然父母对我们倾注了所有的心血而不求回报,但我们却不能不常怀“知恩、念恩、报恩”之心,虽无法回报“三春晖”于万一,也应当用足“寸草心”。父母无私的爱着我们,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更加爱自己,管好自己,做一个正直善良、自立自强、积极上进的人,不要再依赖父母,不要再让父母操心;父母无私的爱着我们,那么我们也更应该去关爱我们的子女,“养子才报父母恩”。我们要像父母爱我们一样去爱我们的子女,这既是薪火相传,也是对父母的孝道;父母无私的爱着我们,那么我们还应该更加努力的让父母的生活过的更好。尽我们的所能,去为父母提供养老所需的物质条件,去嘘寒问暖,去沟通情感。父母在乎的,不是吃荤吃素,也不是穿绸穿麻,而是心灵是否祥和和宁静。粗茶淡饭、棉麻衣衫,平静生活、与人为善,这就是父母想要的生活,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人生在世,与我们相处的,除了父母,还有妻儿、亲朋好友、师长、同事、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以及路人甲乙丙丁等等。对父母,我们是常怀“知恩、念恩、报恩”之心,那么对其他人呢,是否也应该如此?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明白如何理解这个“恩”的含义。我们一提起恩这个字,往往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仇、怨等与之意思相反的词。所谓恩怨分明,别人对我好,我就以恩待之;别人对我不好,甚至伤害我,我就对之以恨、以怨,甚而报复,由是恩恩怨怨,相报何时了?其实,这皆是世人的愚痴造成的。世界本身充满矛盾,阴阳交替,因果循环,事物都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我们应该知道,是非本无变,所变的,恰恰是我们的心。试想,如果我们能以最包容的心,以正反两面的眼光去面对世界、看待事物,那么就会万事皆好事,万物皆可爱之物。
父母妻儿爱我们,我们以恩待之;师长、上级严格要求我们,是对我们的好,我们以恩待之;伙伴、下属讥讽、怨恨我们,是对我们不解,说明我们没有取信于人,促我们更完美,我们以恩待之;对手、敌人攻击、迫害我们,是对我们的捶打和挖掘,是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逼迫我们警醒前行,我们以恩待之;陌生路人共同奋斗、创造神会财富,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的条件,我们同样要以恩待之。由此而论,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恩怨相交。父母于我有恩,他人亦于我有恩,则人人皆可为我父母,我亦可为他人父母。以感恩的心,造就全世界的爱,这就是和谐,就是圆满。
常怀“知恩、念恩、报恩”之心,究其实质,乃是要我们常怀向善之心,悲悯之心,菩提之心。
常怀向善之心,上善若水,以平等、善意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去待人接物,公正善良,不欺不骗;
常怀悲悯之心,悲天悯人,以包容、宽恕的心态去对待世间万物,对社会的不公、他人的欺心恶行报之以宽容、仁恕;
常怀菩提之心,超脱尘世,以出世的心态,入世做事情,去帮助他人、行善积德,去劝导、教诲、警示他人、弃恶从善,去团结他人,齐心协力,共同创建和谐世界。
展开全文
上一组:中国“男左女右”的习俗的历史由来
下一组:“十恶不赦”到底是哪十恶?
相关信息
盘点:古代地球上最著名的10大恐龙

众所周知,恐龙曾经是统治我们这颗星球的主人。如果要列出恐龙的所有种类的话,那估计有数万种,今天介绍下10大地球上最著名的恐龙。 1、中华鸟龙(最色彩缤纷的恐龙) 有很多恐龙都是长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来。中华鸟类是第一种被发现化石

揭开进化之谜:我们为什么要长嘴唇?

鸟类没有嘴唇,但也生活得很好。乌龟的嘴唇也硬化成喙。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长有嘴唇,人类也不例外。冬天的时候,我们的嘴唇容易干裂。吃饭的时候, 我们还可能将嘴唇误认为食物,把嘴唇咬伤。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不禁会问,这个环绕嘴巴的超级敏感

古代中国就有很重的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从古到今都没断过,论坛贴吧里经常上演地域对骂。团体心理,包括地域偏见,都是来自对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古时候,人们玩得比我们还不亦乐乎。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地域歧视,大多是出现于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XX地方的人都是骗子,我上

古代臭名昭著的“四大名药”

在古代医学上,完全依靠巫医和中医,来预防或是抵抗疾

那些一直未婚的政治女强人!

相较于男性,女性从政的少;而相较于男性,从政的女性单身的不少。有人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人把婚姻喻之飞蛾扑火,但不管怎样,走进婚姻的殿堂仍是绝大多数女性的选择。而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思想独立、叱咤政坛,她们身兼数职、工作勤奋,以至无暇

考古谜团:法老咒语为何会屡屡应验?

古埃及金字塔自发现以来就充满了种种神秘元素,其中法老的咒语就是其中一项甚为恐怖的诅咒。曾经最早参与挖掘图坦卡蒙法老墓的多名考古学家就因此而不得善终。同样法老诅咒也多次应验杀死了许多打搅法老长眠的入侵者。法老诅咒为何屡屡应验?这中

汉代丧葬解密:中国历史上汉代贵族丧葬的奥秘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与其皇后的合葬墓园,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区及陵邑等部分组成。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布局规整,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充分显示了封建帝王事死如生的丧葬意识。陪葬墓园规

历史谜题:故宫三大殿为何不种树?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而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群。当我们去游览时,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象征皇权的前三殿的院内没有种植任何树木。为何如此大的三座宫殿连一棵树也没有? 紫禁城坐落于北京市的中心,现称为故宫,它是明清两代24位皇

曾经在云南建立过的八大神秘古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其实,云南历史上暗藏八打神秘古国,随小编一起揭开八大古国的神秘面纱。 1、古滇王国 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

中国古代盗墓贼是如何盗墓的?

近日,随着畅销小说《盗墓笔记》改变的网络剧,引发众多粉丝追捧,加上小说之前的热门状态,可见大家对盗墓既惊险刺激又充满了未知神秘的行当相当感兴趣。现代人盗墓拥有高科技的装备,那么,古人是如何盗墓的? 在史书中,被记载的盗墓者多是声名